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议政调研 >> 议政调研

营造秀英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录入:     www.mjhk.org.cn     2023-11-28 17:06    阅读次数:

海口民建秀英总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国际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2023年3月27日,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同志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指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党中央赋予海南的重大使命,事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败。因此,有必要结合以上最新要求,对秀英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行调研。
一、秀英区营商环境建设现状
(一)制度集成创新方面
到2021年底,全区推出创新成果案例28项,其中:区委人才发展局推送的《培育电商人才 助推脱贫攻坚——秀英区永兴镇电商扶贫中心案例》获评2020年度全市党建工作创新优秀案例;《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发展林下养蜂》成功入选全国28个林下经济发展典型案例,并获国家林草局推荐。
截止2022年8月31日,秀英区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增市场主体66680户,同比增长190%,其中企业18239户、个体户48430户,分别同比增长130%、223%。截止8月底,秀英辖区市场主体总数168762户,其中企业数54099户、个体户数113818户。辖区内营商环境总体向好,市场主体稳步增长,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二)优化政务服务方面
深化“极简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平台实行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申请人只需在平台按原流程填写信息,上传证件信息,无需额外提交材料。“注销便利化”服务专区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等部门的注销业务资源及功能,实现商事主体注销“一窗申请,一网通办”,其中简易注销业务、仅涉及市场监管和税务(即办件)的一般注销业务一次不用跑即可网上办理完成,
办理时限大大压缩。通过实行企业开办、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一窗通办”等措施,将涉企开办的6个环节的业务整合为1个闭环式的业务流程。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其中设立登记0.5个工作日,简易注销公告压缩至7天,食品经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从事前核查改为事后监管,办理时限由原先2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三)便利贸易投资方面
持续完善优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将招商、市场监管、项目审批等13个部门20个政务系统,包括企业设立登记、变更、注销、社保登记、签证证件办理等179项投资服务整合到一个窗口,实行“一个账户、一次注册、一套密码、一组资料”管理模式,全流程缩减企业提交表单材料55%,缩减审批时限和环节近70%。
(四)优化法治环境方面
加强优化营商环境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区干部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实施方案》中促进干部法治能力提升的15项措施,进一步推动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以促进各部门、各相关行业领域干部在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自贸港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及相关政策的能力。
强化“互联网+监管”督导,督促各责任单位落实“互联网+监管”综合监管清单制度,将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纳入监管清单,向社会公布并进行动态调整。对各责任单位的“互联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查,井实行每月通报。持续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督促各责任单位制定完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联合抽查事项清单100%实行“双随机”抽查、实现“双随机”监管全覆盖,对各责任单位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统计数据并及时督办,推动各单位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到与新形势下优化管商环境所需的高标准相适。
二、秀英区营商环境存在问题
(一)政府建设方面
虽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许多关于强化政务服务环境、市场环境、贸易投资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和强化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等一系列制度创新“领跑行动”,但由于这些深化改革举措涉及的省市区相关部门较多,且各级政府部门系统不一,导致各事项整合难度较大。2022年通过对秀英区营商环境建设的调研,发现主要问题有:一是政务服务能力待提升。部分单位的政务服务事项尚未入驻区政府服务中心;镇街政务服务网点建设滞后;“一张网管审批”“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标未真正实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到位,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审批部门与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等跨部门间协作不够紧密。行政审批事项划转交接相关事宜未全面完成;政务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未能有效衔接,“放”“管”之间出现空档。
(二)市场化方面
《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白皮书(2022年)》显示,累计收集营商环境问题4700多件,办结率88%。在所有的投诉中,市场环境类投诉占比最高,达到45.2%,其次为政府信用类问题,占比为26.3%。可见在我省营商环境市场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2023年3月24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到“全面推行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继续扩大‘审管法信’试点,对新业态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减少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建立预防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长效机制,防止和纠正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市场主体账款”等,说明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三)法治化方面
首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自2021年6月10日颁布实施以来,标志着海南自贸港朝着全岛“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封关运作迈出了一大步,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夯实法治根基。然而,海南岛封关在即,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较少,仅仅只依靠《海南自贸港法》,难以支撑起海南自贸港这棵大树的繁荣发展。其次,从基层行政执法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间存在职责边界不清、事项划分不合理情况,部门间协作不够紧密。二是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执法人员数量不足;执法设备老旧,技术支撑较弱,信息化、数字化执法水平滞后;执法理念和行为方式需转变,柔性执法水平待提升;执法权力和责任清单内容需进一步明确,执法办案和审批流程可进一步简化等。
(四)国际化方面。当前一些行政干部,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RCEP、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不熟悉,对国际通行的营商惯例把握不准,在营商环境国际化建设方面存在思想认识不高、吸引力不强等“本领恐慌症”。最近出台的《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也忽视了营商环境国际化的内容。
(五)评估评价方面
2003年到2020年,世界银行发布了17份《全球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简称“DB”项目),建立了世界范围内认可度最高、影响最广泛的指标体系。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该指标体系最初仅有5项一级指标发展到12项(即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其中劳动力市场监管和政府采购为观察指标);随着该报告权威性得到认可,其评估的经济体数量也不断增长,从133个经济体增加到190余。2021年9月16日,世界银行发布声明决定停发《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2年2月世界银行公布了新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简称“BEE”项目,暂译为“宜商环境”)征求意见稿。BEE项目拟采用企业准入、经营场所、公共服务接入、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争议解决、市场竞争、企业破产等10项评价指标。
《海口市秀英区五年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5 年)》也未充分考虑世界银行评价指标的发展趋势,虽然该提升行动方案也提到评估程序,但并未实际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营商环境评估。
三、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建议
(一)加快数字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
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市场主体办事“零跑动”,推动“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要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打造统一的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平台,打通审批、服务、监管、执法、信用全链条,提升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项目管家”和“店小二”式服务。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确保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政府行为法治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优化营商环境。
(二)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市场化要求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主体交易费用,倡导公平竞争,充分呼应市场主体的需求。市场化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要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习总书记强调,“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因此,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要保证落地,审批和监管要无缝对接。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政府的法治保障和进一步扩大开放。
(三)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首先,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海南自由贸易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有效实施,不断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保障和制度保障。对市场经济的各项不合理规定进行废除,完善各项法律政策规定,以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做到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和生产积极性。其次,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意识,以法治思维规范经济行政关系,政府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到执法维权法治化,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依法保障民企合法权益。再次,进一步提升司法能力,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司法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司法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支撑。由此可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是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着力打造政府部门的诚信品牌和法治文化。
(四)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尊重国际营商惯例,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首先,领导干部要提高国际化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加强对通行国际经贸规则的培训。再次,对接RCEP、CPTPP、DEPA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完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营商规则体系。
从市场主体需要出发,以市场化和法治化提升海南自贸港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推动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五)借鉴国内省市营商环境建设的优秀经验
不少地方省市出台了众多的政策来助推当地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如浙江省以创新驱动、市场开拓、融资促进等方面为重点,为全省近300万中小微企业进行精准政策扶持。海南自贸港在封关后将面向全球,又有庞大的潜在国际市场,需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多层次创新,来帮助海南自贸港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开拓广大的海外市场,同时海南离岸金融的建设工作也需要提高海南的资金吸收和使用能力。因此,在这两个主要方面可以向浙江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学习。除了浙江以外,还有江苏省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江西省的“五链合一”等优秀经验,秀英区都可以结合自己所需,汲取优秀的经验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六)追踪研究世界银行的最新评估指标,完善评估考核
自2021年开始,世界银行已终止旧的DB项目,拟采用新的BEE项目对全球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世界银行新旧评价指标之间存在差异:一是评估视角有差异。DB项目旨在对各国中小企业进行考察,BEE项目从整个私营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评价。二是主题选择有差异。DB项目注重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内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BEE项目不仅关注监管框架,还关注公共服务。三是数据收集有差异。DB项目的部分评价指标重点涉及法律法规,BEE项目不仅会收集法律法规信息,还会收集实际执行情况等。四是指标体系有差异。DB项目按照企业从开办到破产的全生命周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BEE项目评价指标初步包括企业准入、经营场所、公用服务接入、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争议解决、市场竞争和办理破产等多领域。五是覆盖范围有差异。DB项目包含191个经济体中的主要商业城市,11个经济体中第二大商业城市。BEE项目将尽可能地覆盖更多的国家和国家内部城市。
要追踪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宜商环境”指标,特别是针对“公用服务接入、劳动力、金融服务、争议解决、市场竞争”等新入选的指标展开研究,有利于追踪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的发展趋势,让我区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