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广角

美舍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录入:     www.mjhk.org.cn     2017-11-24 10:20    阅读次数:

目录

5.1冼夫人文化
5.2
妈祖文化
5.3
火山文化
5.4
民俗文化
5.4.1
公期
5.4.2
老爸茶
5.5
艺术文化
5.5.1
琼剧
5.5.2
海南椰雕
5.5.3
八音器乐

 

美舍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

5.1冼夫人文化

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是冼夫人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闹军坡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90年,当地政府参与引导改造“闹军坡活动,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当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的“闹军坡活动,便成为岛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清史记载:新坡“闹军坡期间,“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
   
据记载: 1981年,来新坡墟闹军坡的人不少于15万人次,大小汽车有数千辆次,车辆在距新坡坡墟梁沙婆庙(冼太夫人纪念馆的前身)12公里处就无法行驶。新坡墟14口水井全部用干,所燃鞭炮,以车计算。1990年,军坡节期间同时举办了商品交易会,各类商品摊点达300个以上。军坡活动几天时间,交易额超过150万元,相当于全镇一年内商品交易总额。2001年农历二月军坡庙会7天之内,20多万人拥入新坡,欢天喜地闹军坡,虔诚叩拜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南北朝时高凉郡(今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今电白县山兜丁村人),梁高凉太守冯宝妻。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文武双全,韬略高超。在中央王朝(自汉元帝始)放弃了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权580年之后,冼夫人奏请梁武帝在海南设立崖州,恢复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并接受皇帝任命,亲自主持海南岛归属中央政权的重建工作。冼夫人身逢乱世,历梁、陈、隋三代,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决心不变。从冼夫人建议设立崖州到她的孙子冯盎总管海南312县止,将近110年时间,海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作为南越俚僚(黎族)首领,冼夫人身体力行,促进民族团结。长期以来,在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好事。在治理如今的两广地区和海南岛期间,冼夫人惩治贪官,平定叛乱,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开创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世世代代深受两广地区和海南人民爱戴景仰。由于冼夫人为海南及整个岭南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总理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高州视察冼太庙时,赞誉冼夫人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指示要发扬冼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海南省曾经是冼夫人生活、奋斗过的地方,她曾为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她的丰功伟绩在世间流芳了上千年,她的英雄事迹在海南民间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不止。冼夫人作为精神领袖,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全省为纪念冼夫人而建的庙宇就有一百多间,新坡冼太夫人纪念馆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一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初建于明朝,是海南岛50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梁云龙自叙,他在指挥作战时曾在梦中得到冼夫人指点,从而转败为胜。为了答谢冼夫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梁云龙用皇帝奖赏的黄金铸成冼夫人像,在家乡新坡建庙供奉。由于冼太夫人统治海南期间政绩辉煌,去世之后常常在海上陆地显灵护佑百姓,再加上梁云龙现身说法,虔诚敬拜,故而前往新坡冼庙顶礼膜拜梁沙婆(冼夫人)者几百年来不绝于路。当地人说,冼夫人和丈夫冯宝曾经率军沿南渡江来到新坡,在新坡安营扎寨,进行操练,并于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出兵平乱。如今的闹军坡活动,就是人们在安居乐业之后,为了感激冼夫人而举行的模仿当年出军仪式的活动。

 

5.2妈祖文化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汉族民间信仰。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体现了汉族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汉族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真实写照。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 “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比干妈祖庙的兴建

海南比干妈祖文化园座落于海口市府城镇三公里处,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20081225日奠基,2009331日动工兴建。目前主体建筑和相关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文化建设及园林配套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已正式对外开放。俺围着院墙转了一圈,果然占地恢弘,建筑精良。据悉,林氏是我省大姓之一,近代林氏宗亲出了不少有影响的人物。海南比干妈祖文化园就是在海南省比干文化研究会、海南林氏总会的组织下,举全海南省林氏之力,并在海内外林氏宗亲及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建成的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化观光游览园。该文化园以宋代建筑风格设计,园区建有“比干文化纪念馆”、“妈祖庙”等,还有供奉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公及各时期渡琼林氏列祖列宗的宗祠“忠孝堂”。此外,园内还建有为文化园建设做出贡献的功德榜“九龙壁”,以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人文始祖、古今圣贤、林氏先贤、二十四孝等人文历史的“文化长廊”。

“比干”何许人也?他与林姓、妈祖又有何关系?据史书记载: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使商王朝处于危难之中。商纣的叔父比干是个十分贤德、刚直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子,取名泉,字长思。周武五伐纣,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因此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辅佐朝政,林坚的后代就是林氏,因此,林氏奉比干为开氏宗祖。

妈祖,原名林默娘,为“莆田九牧”之一林蕴的十一代女。被沿海一带奉为济世救民的天圣,系林氏的后人,是沿海传统文化的标志,各国华人的政治文化及社区中心,也是各国华人的精神支柱。

妈祖文化在中国传播已有上千年历史,随着华人足迹走向世界,妈祖信众已遍布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有数亿妈祖信众。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妈祖信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妈祖精神,并祈福国泰民安和促进和谐发展,海南省比干文化研究会和海南妈祖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了本次琼州妈祖文化节。

海南比干妈祖文化园中单体建筑“妈祖庙”中供奉着妈祖圣像,高2.53米、重1.5吨,是亚洲目前最大的全木雕刻妈祖像,也是妈祖祖祠有史以来开光最大的一尊,备受关注。20121023日(农历壬辰年九月初九)琼州妈祖圣像分灵仪式在福建省贤良港妈祖祖祠隆重举行,1025日恭迎回琼州妈祖庙安坐。

 

5.3火山文化

 海口石山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南石山镇,距市区仅15公里,西线高速公路转绿色长廊可达,绕城高速公路穿过园区。属地堑—裂谷型基性火山活动地质遗迹,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全新世(距今1万年)火山喷发活动的休眠火山群之一,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火山地质文化

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拥有的海口火山群是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距今约1万年,火山锥多达40座,熔岩隧道30多条。火山类型齐全、多样,几乎涵盖了玄武质火山喷发的各类火山,既有岩浆喷发而成的碎屑锥、熔岩锥、混合锥,又有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形成的玛珥火山。火山地质景观极为丰富火山类型之多样,熔岩景观之丰富,熔岩隧道之神奇,实为罕见的火山奇观。

园区在火山锥、火山口及玄武岩台地上发育热带雨林为代表生态群落植物有1200多种,果园与火山景观融为一体,为热带城市火山生态的杰出代表。园区内保存有千百年来人们利用玄武岩所建的古村落、石屋、石塔和各种生产、生活器具,记载了人与石相伴的火山文化脉络,被称为中华火山文化之经典。万年前的火山,千年火山文化和热带生态景观相融合,构成了以热带城市火山生态与文化为内涵的地质公园。火山石砌成的石坛上屹立着古象形文“火”字。

火山生态文化

世界火山中难得的一块生态瑰宝。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内拥有植物种类上千种,其中有不少都属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物种。
这里的植被是在第四纪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土壤上生长和发育起来的,深受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火山地貌等多项条件的影响,所形成的生态自成一个独特的系统,不论其内涵的物种组成还是其外在的表现形态,都与其他各种火山生态、特别是其他热带火山生态都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性。从全球来看,你即使是踏破了铁鞋也再找不到同类型的第二个,除非是在与其相连的羊山地区。加之千百年来,人类不断深入这个热带火山生态环境当中,并在这里生存和发展,从而又创造出了一种紧紧依存于火山生态环境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人文景观——当地喜欢自称为石山文化。这种人文生态景观则是使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蕴魅力。

 这里确实是当今世界上极其难得的一块热带火山生态瑰宝!它最突出的是——热带火山生态景观和火山人文景观与火山地质遗迹景观是高度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已不是征服,更多地是表现于前者对后者的依存上。这样一来,这里的火山地质遗迹和热带火山生态就基本上被保存了下来,从而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如此丰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双财富——我们对此极须懂得珍惜!应当说,这就是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在旅游上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的所在,它完全可以做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大品牌。但愿有关各方面都能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火山民间传说

关于火山口公园的马鞍岭,流传着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仙女降凡,与勤劳朴实的农夫春腾结为夫妻。凶恶的火神知道了,将仙女劫禁在火山洞里,春腾决心同火神决斗,灭火救妻。他天天在山谷里苦练功夫,呼风唤雨,;声音响彻云霄。春腾的行动感动了玉帝和众神仙,玉帝派个神仙教给他对付火神的法术;山岭神用两座大山炼成两个水缸,拔一棵参天宝树炼成一条扁担,一起送给春腾;风雨神给春腾指引水源。春腾挑回两潭四池的水,来到马鞍岭时,火神发觉了,作起法术,使春腾怎么也挑不起两缸水。春腾急中生智,飞脚把扁担踢开,扁担平稳落地,变成像字的一条山岭,正好压住火神的脖子,另一只脚踢破水缸,顿时风雨大作,降服了火神,救出了仙女。从此,这块地方百里平安,万物生长。后来,两个水缸变成两个山岭,这就是今天的马鞍岭。

火山饮食文化

火山口地质公园的美食主要有火山椰子雄鸡汤、南瓜煲、椒盐羊排、冬虫炖家鹅汤、火山一品汤,多数菜品都有石山本地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5.4民俗文化

5.4.1公期文化

在海南,与春节一样的过大节是公期,或者叫军坡,这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祭神的活动。阳春23月,是公期的高峰期。

公期拜的神分公祖婆祖婆祖是因为冼太夫人及手下多为女将的缘故。但海南公期所拜的神绝对不是海南人民的血缘祖先,这些神被海南人称作为境主,一个境主管辖一个乡大小的区域,住在这个境地就要祭拜这个境地的境主,因此境主就不是血缘的祖先而是一个地域神。

这是因为海南的汉人都是大陆的移民,当年海南的大陆汉人移民来到海南后凭借汉人军事上的强大逐渐霸占和蚕食当地黎人的土地,这个过程当中免不了要跟当地黎人做斗争,而这些境主就是当年维护汉人利益的杰出代表,他们死后汉人依然借助他们的灵魂来吓唬当地黎人。于是就有这些神。

这样看来,海南的公期是汉人的文化,而且是移民文化。境主是移民的精神寄托,境主是用来凝聚当地汉人的集体力量。他们靠境主来吓唬当地人黎人,利用公期作为聚会的一种方式来讨论对付当地黎人骚扰的地方。由于每当集众总是要祭拜这个境的境主,自此就逐渐形成公期这样的地方习俗了。

5.4.2老爸茶文化

老爸茶是海南海口市的特色茶文化,老爸老妈子们相聚在一起喝茶。是海口市的一道风景,一壶茶,一碟花生,或一二个面包,陈旧的桌凳,围着三两个打扮朴素的茶客,闲闲静静地着茶。茶客们在茶店里,悠悠闲闲,一边喝着茶,一边吃着小吃,看报纸,或说着古今中外闲情逸事,谈天说地。老爸们爱谈论时事,说世道变化。

 

5.5艺术文化

 

5.5.1琼剧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中国海南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琼剧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相信已有一段颇长的历史,但实际起源时期却难以考知。据传清朝年间,扎根海南的戏剧艺人从海南人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海南人喜闻乐见的习性,将传入海南的木偶戏、正音戏、梨园戏、高甲戏和潮剧等外来戏剧,与海南当地的方言土语、民间歌舞相结合,慢慢演变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民间戏曲艺术——琼剧,也称海南戏。20086月,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申报的琼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5.2海南椰雕

海口被称为椰城,不但满城椰树,椰子产业也非常发达。早在1000余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关于椰雕制作的记载。明末清初(公元17世纪中叶)时椰雕制作工艺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此后,历代椰雕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椰雕技艺日臻完美,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地方特色工艺。近年来,海南椰雕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雕刻工艺日益创新,涌现出椰雕画等大量新产品,使椰雕工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雕刻工艺包括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还有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品种发展到现在包括餐具、茶具、酒具、烟具、花瓶以及各种类型的挂屏、座屏等300多个。椰雕工艺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畅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南椰雕入选第四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5.5.3八音器乐

海南八音乐是海南省的汉族民间音乐,是主要的本土器乐,因采用八大类乐

器演奏而得名。八大类乐器为:弦、琴、笛、管、、鼓、。海南俗称的八音乐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海南八音乐曲丰富,按习惯分为大吹打、锣鼓清音、清音和戏鼓四类,目前收录有历史遗传下来的乐曲达500多首。有汉唐以来汉族古乐的遗韵,有很高的音乐研究价值。它植根在群众之中,乡土气息浓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汉族民俗文化娱乐形式,是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